徐安华:扶贫一线的督查官
通讯员 杨坚 付景辉
“我觉得自己做了应该做的分内事,不值得宣传,请你多宣传那些比我做得更好的同志。”7月16日,面对记者的釆访,一脸质朴的徐安华谦逊地说。
徐安华,崀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法规科副科长、新宁县驻村帮扶办公室第二督查组组长。
在家中妻子半身不遂、儿子身患绝症的特殊困难下,徐安华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担负起督查精准扶贫、驻村帮扶工作的重任;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过硬作风,穿梭在精准扶贫督查第一线,被驻村工作队员和人民群众誉为“扶贫一线的督查官”。
再难,也要冲在第一线
新宁县是湖南省重点贫困县,全县共有贫困村114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4337户125972人。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第一民生工程”。为打好这一攻坚战,县委、县政府先后从189个单位和部门抽调1152名党员干部驻村帮扶,实现了全县299个村、6个社区帮扶工作全覆盖。驻村工作队入村以后,如何加强管理,成为县委县政府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为此,县委抽调19名党员干部组建了县驻村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全县脱贫攻坚驻村帮扶工作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
2017年2月,徐安华从崀山管理局法规科抽调到县驻村办,担任县驻村办第二督查指导组组长。全组2个人,工作责任区域主要包括:崀山镇河西片区10个村、黄龙镇河西片17个村、清江桥乡河西片8个村和高桥镇18个村,共计4个乡镇53个村的扶贫脱贫工作的督查指导任务。
精准扶贫督查是一项政策性、业务性很强的“技术活”。为确保督查工作督到点子上,查到细微处,徐安华上任伊始,就一头扑在资料堆里,钻研政策,学习文件,弄懂督查方法。短短半个月时间,他便熟练掌握了扶贫基础资料规范化标准、驻村帮扶工作的重点内容、考勤考核的主要方法等,使自己迅速从一个“门外汉”变成“老把式”。
危难之际方显英雄本色。2017年5月,有一个乡镇因贫困户识别不精准引起群众上访,徐安华被领导临时授命到该镇解难。面对重重矛盾,徐安华迎难而上。他以三个村为试点,带领帮扶干部、村组干部深入村组院落,逐户摸情况、听民声,连续工作9天,熬了3个通宵,帮助村里严格按程序对贫困户进行精准再识别,最终得到广大村民的理解、支持和认可,群众签字率、满意率均达到95%以上。
在督查中,徐安华每到一处,始终坚持边督边查边导,不仅严肃指出问题,还主动帮助驻村工作队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方向。高桥镇司机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年龄偏大、驻村不安心,也不懂电脑操作,工作开展进度慢难度大,他就与驻村单位联系,要求他们对驻村工作队员及时进行了调整。
付出总有回报。凡是徐安华督查指导下的驻村工作队,精准扶贫工作开展都是顶呱呱。他负责督查的黄龙镇、高桥镇、崀山镇在2017年度乡镇考核中分别排名第一、第二、第四。以前问题比较突出的中房、横板、司机等村的驻村工作队,经他督查后工作面貌也焕然一新。横板村原第一书记因工作需要撤回原单位,离开时老百姓依依不舍,纷纷要求他继续留下来。
再苦,也要把工作摆在前
工作上徐安华是公认的拚命三郎。作为督查组长,徐安华总是把重的难的工作留给自己。但自己家里的困难,却从未向别人提起。
2017年3月份,徐安华的大儿子徐敏被确诊为胶质母细胞瘤,医生建议立即进行手术治疗,手术的时间定在2017年3月21日,手术时间刚好与县里确定的驻村督查时间重叠。没办法,徐安华只得请了一名护工照料儿子,自己投入到紧张的驻村帮扶督查工作中。手术后的儿子从麻药中苏醒过来,已完全认不出周围的人是谁,包括他的弟弟,却嚷嚷着想见“520”。原来,“520”是徐安华跟大儿子的移动电话家庭亲情短号,他想见的正是父亲徐安华。而此时的徐安华,却正在高桥镇督查扶贫工作。
2017年11月,大儿子徐敏复查时发现脑瘤在原病灶处复发,卧床2个月后不幸去世。下葬那天,徐安华不禁老泪纵横,痛哭失声:“儿啊,父亲没有照顾好你,对不起你啊!如果有来生,一定做你合格的520!”
从2017年1月儿子生病到去世前后经历了整整一年时间,徐安华从来没有把家里的困难告诉过单位任何人,也没向组织提过一个字的要求。
县委办副主任徐景明跟徐安华是同乡的本家,因为徐安华曾回老家为儿子联系墓地,徐主任从老家亲戚那里知道了徐安华儿子去世的消息。徐景明气得直骂:“家里出了这么大的事,为什么不说出来?”
消息传到崀山管理局,局长黄锡、党委书记周建新慨叹不已:“老徐家里遭到那么大苦难,却从未向组织叫苦。这是何等宽广的胸怀,何等高尚的境界!”
在县驻村办一年多时间里,徐安华就像一只永不停歇的陀螺,白天、黑夜连轴转,几乎没有休过双休日、节假日。今年1月,他正在最远最冷的麻林瑶族乡交叉督查考核,因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公路不能通行,日常生活用水都困难,他却没有放松,对检查发现的问题从不放过,原定3天的督查整整用了一周。
由于成绩突出,徐安华被评为新宁县2017年度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