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邵阳县:扶贫树上结硕果 思想脱贫拔穷根

【时间:2019-09-29 11:55】【来源:邵阳新闻在线】【字体:

油茶产业基地

安置小区里的扶贫车间

2014年,全县识别贫困人口5万多户,贫困村160个,贫困发生率20.33%,贫困人口规模居湖南省第三位。

2018年底,全县未脱贫建档立卡对象8000多户,未出列贫困村47个,贫困发生率下降至3.1%,脱贫16.3万人,实现年均减贫3.26万人。

2019年,全县将实现20777名贫困对象脱贫,47个贫困村出列,全县脱贫摘帽在望。

6年时间,位处湘中偏西南的湖南省邵阳县,通过发展特色产业、落实民生工程等切实举措,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全力以赴打好这场攻坚战。

产业扶贫 授人以渔显成效

“以前也发过扶贫款,但拿到就用了,接下来怎么办,还是穷啊。”湖南省邵阳县村民周业多对贫穷的感受太深了,尽管现在日子慢慢好过了,但是他一点都不敢懈怠,生怕再回到以前,“那时候太难熬了!”

周业多是蔡桥镇乐山村的,家里一共5口人。脱贫以前,家里是“常年有外债”的情况,三个儿子要读书,自己和妻子收入又不稳定,每年大概2万元左右的收入,都花在送孩子读书上了,过年还要借钱才能准备点年货。

2014年,村里来了种植油茶大户,周业多把自家5亩多地也种上了政府免费提供的油茶苗,入股到村里油茶大户的合作社,刚开始,每亩地每年可以分到500元,2018年平均每亩地涨到了800元,一年光土地入股就能分到近5000元。

每年10月到11月,油茶产籽期,周业多就帮忙在地里割草、摘茶果,收入也有1万多。再加上平时在家里养牛,每年的收入也有近2万元。平时有空还能打下零工,周业多现在每年收入有近7万元,家里也盖起了两层新房子。

在邵阳县,像周业多这样的脱贫户越来越多。

“我们过去逢年过节都会给贫困户发慰问费,但扶贫效果不明显,反而等靠要的思想越来越严重,于是我们慢慢总结经验,发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邵阳县扶贫工作人员总结出了经验。

邵阳县享有“中国茶油之都”的美称,邵阳茶油被列为首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在此基础之上,邵阳县取产业之长补贫困之短,将茶油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2014年,邵阳县开始实行油茶产业种植,发展产业脱贫。

退伍军人周根生是邵阳县的油茶种植大户,也是邵阳县的脱贫致富带头人。

“我现在承包了1万3000多亩油茶田,带动了640名贫困人口年均增收3000元。”说起自己的油茶事业,周根生很自豪。

从2009年到现在,周根生的油茶专业合作社已经遍布全县11个乡镇,36个村,目前有160多户农户入股。农户的土地按亩给钱,油茶收成五五分账,还聘请了农户来帮忙种植、采摘,贫困户们都愿意跟着他干。

邵阳县石梅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基社在全县2个乡镇、5个村共完成了油茶造林3000亩,解决了包括贫困农户68人在内的110位周边群众的务工问题,每年发放用工工资38万元,人均年增收3500元。

“鉴于邵阳县种植油茶的传统和产业价值,我们把茶油产业当作富民强县、精准脱贫的第一产业来抓。” 邵阳县委书记蒋伟介绍,目前,邵阳县参与茶油种植企业33家、专业合作社112家、个体大户379户,完成油茶造林23.2万亩,油茶低改15.3万亩。年产茶油1.96万吨,产业年产值22.5亿元。茶油产业已成为邵阳县脱贫攻坚的第一产业,累计带动2.5万名贫困群众实现了脱贫致富,占全县人口的15.3%。

以茶油产业为主导,邵阳县还带动了优质稻、生猪、烤烟等产业的稳步发展。至2018年底,邵阳县有360个村建立茶油基地,162个村建立水果蔬菜基地,发展了7个烤烟主产乡镇,基本实现村村有扶贫产业。

易地搬迁 安居乐业惠民生

在梅溪集中安置区的扶贫车间里,唐春秀的大儿子坐在身边,安静地给妈妈递着灯笼加工材料,有了儿子的配合,唐春秀的成品速度比别人快了不少。

36岁的唐春秀原来是霞塘云乡争如庵村的村民,以前和丈夫带着三个小孩住在村里的土砖房里,今年6月,搬进了梅溪集中安置区梅溪嘉园,125平米的楼房宽敞明亮,最小的儿子就在小区旁边的幼儿园读书,接送都有园车。

“现在的生活和以前比真的是天壤之别啊!”唐春秀向记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唐春秀的大儿子听力和智力都有点问题,只能带在身边,搬过来之前,只能在家里做点农活,老公在外面打零工,如果小孩不生病,一家的生计可以勉强维持。

“现在就在家门口就能做事,每个人有将近3000元,还能把儿子带在身边,另外两个儿子读书也就在小区旁,丈夫每天还能去以前住的地方做点农活,这样的生活,不是搭帮政府,我连想都不敢想。”

梅溪嘉园是邵阳县易地扶贫搬迁最大的集中安置小区,附属设施齐备,配套服务完善。小区建有党群活动中心、就业服务中心、卫生室、警务室、24小时图书馆、爱心超市等公共服务设施。小区毗邻当地的中小学,宜居宜学,生活便利。

“做梦都没有想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新房子。”刘小花是邵阳县下花桥镇岩头村村民,今年5月,她带着两个孩子搬进了新家梅溪嘉园。

从破旧的土瓦房搬进75平方米的新家,生活便利了,孩子们的读书问题也解决了,儿子就在旁边的邵阳县一中读书,每天走路5分钟就能到。

和唐春秀一样,搬迁之后,刘小花也在小区内的鑫达灯笼制作车间找到了一份工作,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有了稳定的收入,又方便照顾家庭。

“过去农田收入不太可观也不稳定,现在我每天能做两三百个灯笼,一个月差不多能挣三千元。”目前,扶贫车间已有60多位周边村的村民在此工作。

为了实现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邵阳县在安置小区建了扶贫车间,提供就业帮扶,搭建创业平台,通过“五个一批”开展后续帮扶,确保每户有1人以上有劳动能力且有劳动意愿的家庭成员实现稳定就业,帮助搬迁群众实现“能致富”。

“我们县里愿意拿出黄金地段,让易地搬迁的老百姓们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县委书记蒋伟表示,邵阳县的安置小区选址都很好,主要是让老百姓能稳得住,有经济来源,虽然政府舍了一时的财政收入,但是得了民心,让易地搬迁的老百姓能够住得安心,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得到了民心,这是一笔大帐,很值!

“十三五”期间邵阳县易地扶贫搬迁计划12348人,2018年7月动态调整后实际搬迁11561人,2018年7月动态调整后,实际搬迁3166户11561人,邵阳县搬迁群众逐步实现了“挪穷窝、脱穷业、拔穷根”。

来源:人民网

分享到:
责任编辑:欧阳剑锋
关于我们 - 领导班子 - 动态消息 - 荣誉成绩 - 网站声明-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09-2023 © www.shaoyang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邵阳新闻在线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