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沃土立起不倒的红旗

——邵阳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稳健发展足迹探寻

【时间:2018-06-20 15:14】【来源:云邵阳客户端贺旭艳【字体:

云邵阳记者 贺旭艳   通讯员 熊云辉 伍亿众

作为我市国企中的一面红旗,承载着几代人记忆和情怀的邵阳第二纺织机械厂(邵阳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前身),到现在仍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其中关键性的一个原因,就是持之以恒的科技创新使产品在千变万化的市场中始终站稳脚跟。

“像邵纺机这样有近200人产品开发队伍的企业,在我市实属难得。”正如市科技局副局长林千军所评价的,邵纺机复兴的历程,就是科技创新受重视、科技人才被重用的历程。

邵纺机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肖坤后对此有着深刻的记忆。2000年,正是邵阳二纺机最困难的时期,企业亏损,技术人员流失严重。总经理唐蕾上任后,科技创新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以硕士学历毕业于华中科大、从事技术设计的肖坤后,2004年被提拔为技术中心主任兼总经理助理,2005年任总工程师兼技术中心主任。企业科技创新的变局,倾注了他的激情和智慧,也使他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

“市场和技术革新对企业至关重要,而且销售和技术没有办法借助别人的力量,必须要靠自己。”肖坤后介绍,公司通过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积极营造重用科技人才的环境。在考核制度方面,将技术人员的待遇和产品销售挂钩,产品开发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个人利益。在提高技术人员收入水平的同时,对技术部门实行淘汰机制,每年考核排在后几位的,离开原产品开发技术岗位。此外,鼓励大家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对每件专利均给予奖励。在人文关怀方面,技术人员有什么困难,公司领导亲自上门慰问。2003年,公司建了一栋科技楼,住房以建筑成本的半价提供给技术人员。

洼地效应迅速显现,准备离开的技术人员不走了,已经外流的技术人员也慢慢回来了。技术人员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他们和销售部门的关系也变得密切起来。肖坤后解释:“因为收入和奖励主要看产品对产值的贡献,技术人员和销售人员密切配合跑市场,二者成了一条藤上的瓜。”

为了开发出能保持市场先进性的产品,项目开发小组围绕目标进行广泛调研,认真进行方案设计。确定方案后,进行具体设计,并做进一步的评审,听取技术部门、销售部门的意见。第一台产品试制出来以后,还要组织大家讨论,利用全公司的技术资源,为技术创新的成功提供有力保障。

刚开始,邵纺机生产的定形机在国内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其它产品则相对薄弱。近年来,通过技术创新、工艺改进,该公司现在形成了六类产品,均居国内先进水平。其中,涤沦纺丝成套设备去年垄断了全国市场;锦纶工业丝设备占据了国内市场85%的份额。“我们的产品得到了全国纺织机械行业的普遍认可,人家买设备首先会想到邵纺机。”肖坤后介绍,到2013年,公司的产值由2000年的6700多万元增长到逾6亿元;加上2014年研发出的新产品旋挖钻机,公司今年的总产值有望突破10亿元。

邵纺机的技术人员队伍现已壮大到160多人,分属于4个事业部。其中的青年代表有30多岁便当上染色机研究所所长的黄坤民;中年代表有一度外出又回来的60后化纤研究所副所长杨正峰,其牵头研发的高强聚乙烯纤维成套设备,占据全国绝大部分市场份额。目前该公司拥有专利200多件,也是我市第一个拥有专职专利代理人的企业。肖坤后认为,邵纺机的成功离不开这支稳定的科技创新队伍,而这支队伍的活力又取决于公司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和政策支持。

“一个企业的发展,不在于其当时拥有什么新技术、新产品,而在于其是否拥有持续创新的能力,是否拥有技术进步的来源。”肖坤后称,如果企业管理跟不上市场发展的步伐,技术得不到进步,产品得不到创新,企业就无法生存发展。

对于当前我市首次举办的创新创业大赛,肖坤后认为,这有助于唤起全社会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很有必要”。为了帮助企业获得更多技术力量支撑,他建议相关部门充分发挥专家库作用,搭建一个平台,“让企业有问题可以反馈到这一平台上来,由专家进行会诊、讨论,并给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关内容

分享到:
责任编辑:谢冰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领导班子 - 动态消息 - 荣誉成绩 - 网站声明-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09-2023 © www.shaoyang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邵阳新闻在线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