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崀山根书”申遗项目简介

【时间:2017-02-20 17:29】【来源:邵阳新闻在线】【字体:

根书是根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书法与根雕艺术联姻的完美结晶。传承着千百年中华古老文化。“崀山根书”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是中华文化艺术领域绽放的一朵奇葩。他在中华文化艺术的百花园中散发着醉人的芳香。

“崀山根书”第三代传承人刘李林(艺名:凡根),男,1985生,自幼受酷爱书画,十六岁去福建莆田从师艺术院校教授,艺术家唐山先生麾下从事根雕等创作,随着崀山申遗成功,则放弃高薪聘请,惜别恩师回乡承传事业文化,力求为崀山文化旅游做贡献。2008年一次上山挖去材料时偶然发现了神奇的自然文字根系,灵感发现,同时也结合高祖的“根书”遗韵,潜心研究,大胆创新,在与众不同的自然根雕基础上,把自然的“奇”与人工的“美”结合起来,传承自然古朴的“崀山根书”。这就是凡根的艺术文化超越性,成为了“崀山根书”的传承人,追求者。

“崀山根书”首先还是结缘于我先祖文化。“崀山根书”原名“凡山俗石”根艺,创建于2008年,坐落在崀山北大门。自古以来自古以来刘氏文化源远流长。追溯至我始祖刘氏,即江西吉安,福县,彭城郡子孙之繁衍,值洪武兵乱,荣叔公、柏台公,敬远公由江西迁入湖南武冈杨柳、高沙,又有迁居新宁崀山、高桥等地。国有国史,县有县志,存载着先祖的光辉业绩。家“刘氏宗祠”坐落于崀山石田骆驼峰,祖德流芳,叙表于后:

刘坤一:“老成持重”著称朝野。湘军将领,历任广西布政使、江西巡抚、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两江总督、广东按察使,兵部侍郎,尚书等,一度被慈禧和光绪器重,并赐“根深叶茂”金匾彰显我祖佑啟后思。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历史人物。

刘光才:湘军将领,历任苏州城参将,江宁城守协副参将,九江镇、大同镇总兵,广西、贵州、上海淞江提督,授光禄大夫建威将军。一生中乐于捐资助社会公益事业,创办“斗光书院”即今新宁三中;“青藜书塾”现白马田中学。

刘长佑:湘军将领,文化名人,著有《刘武慎公遗书》。历任广西布政使,广西巡抚,闽广总督,直隶总督,广东巡抚,云贵总督等。2011年5月19日,首个中国旅游日,长篇巨作《刘长佑集》在世界自然遗产地崀山北大门举行首发式。此书作为《湖湘文库》重点书目面向全国公开发行。县长李小坚认为,《刘长佑集》成功发行,为揭示崀山独特的历史文化提供了蓝本和范本作用。新宁将在今后深挖更多的历史文化名人,收集更多的素材进行艺术创作加工,不断提升崀山的文化底蕴。

刘子载:青年考入湖南师范,曾任高教部副部长。

刘永济:就读上海复旦大学,著名古典学家。

刘敦桢:中国古建筑学家。

刘存元:字清嶙,新宁县高桥镇东湾村人,十七世祖,清秀才。常年任教他乡,德高望重,书法盛名。“崀山根书”创始人,老家中堂的“紫微高照”横匾长约3米,高约80公分,就是当年刘公原创的根书,到2009年还有不完整的保留,但在2010年被其曾孙刘祥华古居新建时拆除,至今去向不明。另有新宁县安山乡石桥尚有“德贤堂”廟门石刻完好存鉴。“崀山根书”传承有叙:

创始人刘存元。

第一代传人刘广安:刘公次孙,中共党员,已逝,曾任村支书三十九载,当时因文革期间不许创作,后传给六儿刘永华。

第二代传人刘永华:艺名根石,男,1962年生,县书协会员,曾任基层工作八年,民办任教三年,后于1997年从事“崀山根书”创作,现已传授次男刘李林。

第三代传人刘李林:艺名凡根,男,1985年生,自幼酷爱书画,从师福建莆田艺术学院教授,艺术家唐山先生麾下。

“崀山根书”据我祖代传说还有一个神奇的故事。当时家祖从武冈迁往高桥镇东湾村在修房快要落成之际,刘公存元在晚上睡觉时梦见一位学友在上梁那天奉送一匾,上面红绸盖着,刘公连忙迎接翻开一看,顿时惊感,赞叹不已。原来是用根做得一幅“紫微高照”匾额,,惊醒时才发现是梦,此时,刘公思绪万千,随着灵感激发,第二天便上山寻根取材。据说整整挖了三天,根材具备,并按梦见学友赠送的字样拼出了惊世“紫微高照”匾额,上梁那天把匾高挂在中堂標上,华堂生辉,众学友相亲都赞叹不已:奇人奇字、天作之美。就这样第一幅“崀山根书”诞生了。祖德流芳,世代传承,作品曾多次参展参赛获奖。这是历史的重大突破,取得了一定成果。“崀山根书”“拙”与“巧”的结合,静则至远,动则生韵,俗中见雅,平中见奇,有根则灵,无根则庸,这就是根的精神,根的奉献,更是我国根艺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自然文化遗产。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崀山根书”

所属地

湖南省新宁县崀山北大门天彩文化小镇

传承人

刘永华,刘李林

通讯地址

湖南省新宁县崀山北大门天彩文化小镇“与木石居”崀山根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电话(手机)

15211906250

QQ

362541868

邮编

422700

保护单位

新宁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所在区域及地理环境

“崀山根书”的根材主要产地分布在新宁县的东南部金子岭,西南的麻林,高桥,烟村,温塘等地。
     新宁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越城岭山脉西北部,东经110°18′~110°28′,北纬26°15′~26°55′,面积2818平方公里总人口62.35万人(2012年)。境内属于典型的江南山丘地区,越城岭横跨东南,雪峰山支脉纵跨西南,东南山高峻岭,中部低平,西北山岳遍布,东北谷口敞开,夫夷江自西南向东北斜穿全境,境内有国家地质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遗产崀山。
     境内气候温和阳光充足,水资源丰富,四季分明,植物垂直分布,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

项目说明

分布区域

“崀山根书”材料主要分布在金子岭,麻林,高桥,温塘等地。

历史渊源

“崀山根书”的创始人是刘公存元,他的根书是由睡梦灵感发现,结合了本人的书法形式,把古老的书法形式用“根书”呈现出来,然后代代传承,作品有自然,典雅,简洁,古朴的“福”、“马”、“鹤”、“家和万事兴”、“惜字如金”、“休闲农荘”、毛泽东诗词“咏梅”一首,三国演义开篇词等一千余幅作品,字体浑然天成,古色天香。

基本内容

根书是根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有根画,根雕,根抱石等。制作过程如下:

1.按农历季节选定山场进行取材,取材宜在农历秋后至立春前。因其他季节材料易生虫蛀,变黄。一般选当阳且生长在石板、石缝上面的杜鹃根及木质较好的灌木树根为材料进行挖掘。

2.挖好材料后进行冲洗,晒干,选材创意,然后就是选、剪、裁、打磨、高温烘烤消毒、上漆、装裱。

相关作品

福、马、家、乐、德、家和万事兴、福地呈祥、知足常乐、梅兰竹菊、休闲农荘,中国崀山·丹霞之魂等共计一千余幅作品。

传承人及作者简介

第一代传人

刘广安:刘公存元之次孙,民国十三年生,1988年逝世,曾跟随祖父做过作品,后因文革期间不许创作,之后传给六儿刘永华。

第二代传人

刘永华:艺名根石,男,1962年生,刘广安六儿,曾任基层工作八年,民办任教三年,1997年从事“崀山根书”创作,现已传授次子刘李林。

第三代传人

刘李林:艺名凡根,男,1985年生,自幼酷爱书画,16岁从师福建莆田艺术学院教授,艺术家唐山先生麾下,崀山申遗成功后,辞去高薪回乡创作“崀山根书”

作者

刘建华,男,1970年生,自幼爱好书法,篆刻,刘永华堂弟,“崀山根书”作者之一。

根书策划人

刘中华,男,1951年生,刘永华长兄,爱好书法及写作,公务员退休。

刘富华,男,1957年生,刘永华五兄,爱好书法,财政干部。

代表性传承人

刘永华(艺名:根石)

刘李林(艺名:凡根)

项目论证

主要特征

传承和发扬先祖文化艺术,重新打造“崀山根书”,潜心创意,“崀山根书”是文化领域不可多得的自然文化遗产。

重要价值

文字简洁,文化通俗

“崀山根书”是传承古老的传文化体系,字体主要以自然形成的草书,行草为主体,其次篆体,甲骨文,根画等字体自然遒劲,古朴生动地体现着民俗自然文化的升华。

不可替代的文化艺术价值

“崀山根书”纯手工制作,浑然天成,不可模仿,世上绝没有两幅字体相同的作品,具有重要的收藏价值。

项目管理

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1.2014年经县电视台,媒体已多次采访,视频播放确定了“崀山根书”的所有权,版权,知识产品等。

2.为保护传承人及作者的技术、技艺已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成立了“崀山根书”研究学会,其成员:刘永华,刘李林,刘建华,刘中华,刘富华。

3.建立数据库。

资金投入

2008年

投入14万元

2009年

投入20万元

2012年

投入80万元

2014年

投入公司合资升级资费300余万元

保护计划

    全面创新,求实发展,保护好“崀山根书”的创意及艺术形式,传承人及作者的文化形体表现形式等三个方面,同时注重培养传承人及青少年学习的培养,发展壮大“崀山根书”。

五年计划

2015年

成立“崀山根书”研讨会,完成建档工作。确定传承人的正确地位,担当创意任务。

2016年

举办首期“崀山根书”传承人培训,增强“崀山根书”全面创新的意识形态。

2017年

设置制作中心,建立和保护传承人数。出版论文,建立完善的作品留存数据库。

2018年

开办“崀山根书”加强班,增加后备力量。

2019年

定期举办“崀山根书”成果展,筹建展馆,取得突破性成果。

五年计划项目经费预算

2015年

召开首次研讨会发表专题需15万元。

2016年

举办首届传承人培训需20万元。

2017年

设置传承制作中心,出版论文集建立作品留存数据库需125万元。

2018年

开办“崀山根书”加强培训班需18万元。

2019年

举办成果展,筹建展馆需800万元。

“与木石居”崀山根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二零一五年一月二十日

分享到:
责任编辑:欧阳剑锋
关于我们 - 领导班子 - 动态消息 - 荣誉成绩 - 网站声明-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09-2023 © www.shaoyang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邵阳新闻在线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