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开展脱贫攻坚大会战 5万多贫困农户住上新房

邵阳市2016年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时间:2017-01-16 11:37】【来源:邵阳新闻在线袁枫 张胤【字体:

图为市委书记龚文密(左三)深入贫困村与群众探讨脱贫之策。

“三年攻坚克难,二年巩固扫尾”,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近年来,在脱贫攻坚这场“赶考中”,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奋力书写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答卷。2016年,全市共整合投入各类扶贫资金49.38亿元,脱贫攻坚捷报频传。

系统谋划,组合出拳,凝聚脱贫攻坚强大气场

我市目前有8个武陵山片区扶贫工作重点县,其中3个国扶贫困工作重点县、1273个贫困村,至2015年底全市仍有贫困人口80万,是全省脱贫攻坚工作的重点区域之一。

市委市政府从政策体系布局入手,对应省“1+10+17”脱贫攻坚政策支撑体系,整盘谋划脱贫攻坚的行业和部门配套政策,制定构建了全市脱贫攻坚政策支撑体系。先后出台贫困农户危房改造、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兜底保障脱贫、生态保护脱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等实施方案以及《邵阳市县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试行)》《邵阳市脱贫攻坚任务具体分工方案》《市直和省属驻邵单位扶贫开发责任制考核办法》《邵阳市脱贫攻坚宣传方案》等配套文件。通过实施方案和配套文件的出台,有效强化了脱贫攻坚的行业和部门指导,形成新阶段政策组合拳。

市委市政府在工作部署上重点研究,在政策资金上加大倾斜,在工作力量上优先保证。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现场推进会,把脱贫攻坚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以及“危房改造一批”等六个工作推进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总调度,分管领导牵头,并明确了成员单位。全市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协调、亲自调度、亲自督促。

去年5月,市委扶贫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龚文密强调“要尽快把贫困村、贫困户这个短板补齐,必须确保贫困群众不掉队。” 当年7月,市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龚文密指出,要摘掉贫困帽,率先在全省脱贫出列,必须要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找准“穷根子”,才能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工、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当年10月,全市驻村帮扶工作现场推进会召开,龚文密再次强调,要挂图作战,精准推进,真诚帮扶。市、县、乡镇、村要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战略目标,制作好脱贫攻坚作战图,做到一月一督查一调度。各级各部门要严肃工作纪律,强化一把手责任,确保脱贫攻坚各项举措落到实处。市委副书记张殿文要求切实履行工作职责,严肃工作纪律,统筹兼顾,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2016年11月中旬,年关将至,全市脱贫攻坚工作进展如何?贫困群众能否过个好年?带着对贫困群众的牵挂,市委书记龚文密,市委副书记、市长刘事青等市委常委一班人,再次按照每人在所联系的县(市)调研10个村的要求,纷纷走村入户,奔忙在督查精准扶贫工作的路上。

“村里有多少贫困户?脱贫目标如何规划?脱贫措施有哪些?今年有多少贫困户能够实现脱贫?”每到一处,同样的问题,会被一一提及;不同的回答,十有八九得到了首肯。市领导千叮咛万嘱咐:精准扶贫,一刻也不能耽搁;如期脱贫,一天也不能后延!

领导的牵挂,也是百姓的期盼。决战脱贫攻坚,全市上下勠力同心、全面发力!

聚焦精准,产业带动,增强脱贫攻坚造血功能

今日的宝庆大地,厚积薄发,欣欣向荣。而青山绿水间至今仍生活着被残疾、意外、病患、生存环境等困扰的贫困人口。他们大多分布在资源匮乏、条件落后的山区,这是全市脱贫攻坚战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如何做到精准识别,我市给每个贫困户都建立了档案,将农民收入变成看得见、摸得着、令人信服的指标。全市对脱贫攻坚对象实行建档立卡制度,按照“户主申请、村民小组提名、村民代表评议和票决、村委会审查、乡镇政府审核、县扶贫办复核、县人民政府审批”的7步走程序动态管理,并完善了《扶贫手册》制度,录入电子信息档案。

“原来全村有200余户贫困户,工作队驻村调研后最终确定了170户,核减了30余户。”洞口县江口镇黄花坪村村支部书记龙美香说,按照市、县的规定,在“精准识别过程中,县乡村三级干部共同入户调查,把农户的情况清单化,并逐一评审、把关,然后再进行公示,堵严了“人情卡”“关系卡”。

摸清底子精准施策,我市积极实施能带动贫困群众实现增收的产业项目,大力发展特色水果、茶叶、烤烟、油茶、南竹、中药材、高山蔬菜、生猪、牛羊等优势产业,在相对集中的贫困村建成一批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实现贫困村都有脱贫产业。

按照“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四跟四走”产业扶贫理念,做到项目精准覆盖、龙头精准联结、金融精准服务,积极探索产业到户帮扶新机制、新模式。

一是建立重点项目覆盖机制。在8个重点县和2个面上县推行扶贫重点产业项目政策,要求项目覆盖一定的贫困村和贫困农户,实现产业发展与贫困群众致富的有机结合。隆回县金银花、龙牙百合,城步苗族自治县高山蔬菜、南竹,邵阳县油茶,新宁县药材、脐橙,新邵县猕猴桃、玉竹,绥宁县南竹、青钱柳,洞口县柑橘、南竹、生猪,武冈市青钱柳、卤菜,邵东县药材,北塔区蔬菜等产业都形成了一定规模,共覆盖260多个贫困村、7.8万人。

二是建立龙头企业辐射机制。鼓励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等增收项目。凡能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龙头企业都给予政策支持,凡实施“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的,政府都给予贴息资金。在政策鼓励支持下,李文食品、华强粮油等二十多家龙头企业到贫困地区建立基地,投资办厂,直接或间接带动十多万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三是建立产业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探索委托帮扶和股份合作等帮扶模式,将贫困户与大市场有效链接起来,使其融入产业链增值环节,逐步成长为市场主体。新邵县省重点扶持产业苏太黑猪项目,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年销售收入1200万元以上,惠及39个村1041户3857名贫困对象。城步苗族自治县、邵阳县、绥宁县、邵东县依托神农金康、宝庆佬等电商平台,发展互联网+农业,帮助200多个贫困村、2万余贫困户脱贫致富,年销售额上亿元。

夯实基础,选好班子,打造“永不走”的工作队伍

“扶持贫困村发展一个特色产业,建设坚强的村级组织,直接帮扶特困户。”这是全市落实脱贫攻坚工作的总揽,只有找准了“病根子”才能开对“药方子”,只有当好了发展的“领头雁”,才能干好“分内事”。市扶贫办主任彭仲文如是说。

攻坚克难,需要一支强有力的队伍。我市确定各级党委副书记主抓扶贫工作,全市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靠前指挥,此举为全省独创。我市在全省率先成立乡镇扶贫办,为5万人以上的乡(镇、街道)配备5名以上、5万人以下的乡(镇、街道)配备3名以上的专职扶贫人员;所有村都明确了1名扶贫员,由村干部兼任。同时压实工作责任,市、县、乡、村各级层层签订责任状,将任务分解到村、责任到人、落实到户,形成以上率下、层层传导工作压力的常态化机制。

“建设一支好队伍、谋划一个好思路、完善一套好制度、发展一项好产业”,市里在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推动精准扶贫、推进信息化服务方面为各驻村第一书记交任务、压担子,使他们立足村情,有的放矢,积极作为。第一书记们紧紧围绕“抓党建、促发展、惠民生、育人才”开展工作,搭建惠农政策、阳光村务、党建信息、党员服务等平台,将党建工作与便民服务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推进脱贫帮扶工作扎实开展。去年8月,在市政务中心驻村第一书记罗雄的帮扶下,新邵县龙溪铺镇梅江村电子商务便民服务站又一次升级,这里不但成了村民们购买农资、销售农副产品的场所,还是村民学习、共享信息、交流先进做法的平台。

驻村帮扶还是一份“感情活”,既要带着对这份工作的感情,更要带着对群众的感情,要把群众当亲人,真心为老百姓办实事。驻村帮扶不是简单地给钱给物,更是把驻村当事业,帮助村里理清发展思路、早日致富——这是全市驻村帮扶第一书记们的共识。“真没想到我家里的小事驻村干部也会记在心上,这么快就给解决了难题。这不,院子干净了,危房也改造好了,还给我带来了致富产业,真是太感谢第一书记了!”洞口县江口镇宝瑶村支部书记舒炉宝细数着村里的变化,高兴地向前来串门的街坊邻居说。省财政厅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曹云辉在担任宝瑶村第一书记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新广场建起来了,路灯亮起来了,村民们对他的称呼也从“曹书记”变成了“老曹”。这一变化,既体现了村民对他的接受和信任,更源自件件贴近民心的工作。

为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领头雁”的作用,我市还从管理、监督、考核等方面入手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把驻村干部纳入常态化管理,实行一人一档案,建立统一规范的驻村干部管理台账,实现动态管理、实时考核。

无数次与群众促膝长谈、拉家常,让村民们认识了村里的“新面孔”;无数次深入到田间地头、房前屋后,把群众的冷暖疾苦牢记心间……省、市、县各级选派的万余名帮扶干部,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活跃在帮扶工作的第一线。他们真住、真心、真帮,抓党建、促规范、惠民生、谋发展,给帮扶贫困村带来了崭新气象和勃勃生机。他们秉持“群众第一”的情怀,用真情暖民心、以实干赢信任,进一步密切了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

去年,全市共实施帮扶项目1615个,5万余户贫困农户住上了新房,发展牛羊养殖21万头,开发产业基地17万亩,农村电网改造基本完成,建有沼气池23万口,建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929处,解决171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除险加固6座大型病险水闸和1040座病险水库。全市总计减贫21万人以上,超额完成省定任务。贫困地区人均收入增幅高出全市平均水平,“扶贫细流”逐渐汇集成统筹脱贫的“汪洋大海”。

路漫漫其修远兮,脱贫攻坚任重道远。2017年我市将围绕“一个目标”,突出“两个重点”,抓住“三个关键”,对照“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出列、贫困县摘帽”等贫困退出标准,全面推进脱贫攻坚。

“一个目标”,即全市减少贫困人口25万人。“两个重点”,即安全饮水工程和乡村卫生室建设。“三个关键”,即制定“五个一批”推进配套措施,从组织保障、资金投入、督查考核等方面,进一步细化和压实部门责任;加强扶贫培训和宣传,让扶贫政策家喻户晓;督查巡查和第三方评估,通过督查倒逼作风转变,促进工作落实。

图为市委副书记、市长刘事青(左)向贫困村干部了解脱贫工作。

相关内容

分享到:
责任编辑:李春香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领导班子 - 动态消息 - 荣誉成绩 - 网站声明-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09-2023 © www.shaoyang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邵阳新闻在线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