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芙蓉国评论
芙蓉国评论 | 数字化时代,邵阳如何乘“数”而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以前办理不动产交易涉税业务,只能到窗口排队等待人工受理,且需提交各种各样的纸质证明或申请材料,耗时费力不说,办税成本也高。”9月20日,在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市民李女士通过手机,几分钟便完成了房产查询、缴费、纳税等业务的办理。“没想到现在办业务这么方便了,出门带一个手机,什么事都解决了!”

数字是抽象的,由数字技术连接而成的便捷生活却充满温情。

在数字化发展浪潮席卷全球,深刻重塑世界格局的今天,邵阳市正大力推进数字城市建设,筑牢数字时代的“数字基底”,不断提升现代化治理水平。

一行行跳动的数字正刷新着“数字邵阳”的新高度。

规划先行 “数”绘城市新图

布局的维度决定发展的高度。2022年,为加快“数字邵阳”建设,抢占发展新高地,邵阳市编制形成了《“数字邵阳”顶层规划设计(2022-2025)》。

“规划聚焦‘数字经济管理、数字社会服务、数字政府治理、数字生态营造’四大领域,设计了‘一数兴产、一端畅享、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一屏统览、一云赋智、一体联动’八大主要任务及40项重点工程。”市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张远红介绍,最终目标就是将邵阳打造成为“智创、智享、智治、智服”之城。

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邵阳市从不吝啬投入。

建成全市统一的政务云平台,新增一批数字基础资源,为各级各部门政务系统快速部署奠定了基础,大大提升了“数字邵阳”建设统筹能力和安全水平。

建成移动、联通、电信、拓浦精工等5个中小型数据中心投入使用。

建成5G基站10757个,总量居全省第5;全市3239个行政村实现5G信号全覆盖,城域网出口带宽提升至5.15Tbps。

……

伴随着数字生态的优化升级,一批“数字新基建”项目应运而生,东亿电气数字化运营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国能宝庆发电基于双碳目标下燃料智能管控系统研究及应用项目、中联云港邵阳新一代绿色数据中心项目更是入选2024年省级“数字新基建”标志性项目。其中,总投资5.65亿元的中联云港邵阳新一代绿色数据中心项目预计9月底正式运营。

“新基建可以支撑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技术发展,也可以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新基建所承载的数据还可以无限复用并创造新价值,有利于促进有效投资。”邵阳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负责人唐小琦说,从中长期看,新基建有利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为经济增长提供内生动力。

数字时代,乘“数”而上,便能激发一个城市的强劲发展活力。

借力数字化 打造“新引擎”

数字化给企业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湖南东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白家宝列举了一组亮眼的数据:公司通过持续研发和更新自动化设备,每只打火机的人力成本从0.1元降至0.015元,打火机产量也从日产150万只发展到日产1200万只,人均效率提升了30倍,产能增加了40%。

东亿电气打火机生产线。邵阳日报记者申兴刚 摄

在湖南富兰地工具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13条生产线正有条不紊地运转,但鲜少看到工作人员。“通过数字化改造,我们的设备运行效率提高了3倍,一个员工可以同时操控4台机床,还能通过系统控制国外分公司的产品生产。”公司董事长刘成勇称,如今,人工更多地是作为辅助角色,监控机器运转和检测产品,既实现了生产过程的优化,又有效地降低了成本。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数”到“数字”再到“数字化”,把原来手动处理的信息交给计算机,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必然实现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

湖南五阳塑胶制品有限公司的李学军农民出身,却敢闯敢拼,一手把企业打造成为了塑胶制品行业“龙头”企业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2019年,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找到李学军,提出为该公司搭建注塑机物联网平台,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李学军算了算,要使用注塑机物联网平台,需投入10万元采购设备,加之对平台效果持怀疑态度,李学军断然拒绝了。然而,李学军的儿子李绵新敏锐地察觉到了智能制造发展的大趋势,极力说服了父亲。

邵东智能制造研究院数字化工厂展示区。邵阳日报记者申兴刚 摄

物联网平台启用后,五阳塑胶工厂的用电有效比从68%提升至85%,一年可节省电量100万千瓦时,生产效率提高了20%。这一次,对于新投入使用的厂区,李学军毫不犹豫地决定:全部使用数字化生产。

通过数字赋能,企业的“血脉”里被注入了更多“新基因”,也为邵阳经济高质量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年1月至8月,邵阳市数字经济产业链完成产值(收入)578.4亿元,增速达9.97%;同时新增荣博光电、中雪电子等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家,规模工业企业4家。

让“数字邵阳”可触可感

人,始终是数字城市的中心。数字城市建设,最终还是要通过“事”的数字化和“治”的电子化,为企业和群众提供“管”的智能化和“理”的移动化。

“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以前曾是一些地方的‘通病’,也是很多企业群众办事的真实困扰。”市政务服务中心主任隆珍辉介绍,过去有些事项由于涉及多个部门且数据未打通,审批的事项和权限各有不同,导致企业群众办事时往往要跑多个窗口,耗时费力。

市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指导群众在手机上办理业务

立足于企业与群众的现实需求,邵阳市加速推进数字化集成改革,将多个部门相关联的“单项事”整合为“一件事”,以数智化引领提升党政机关整体智治效能和服务水平,积极打造高效办成一件事的“邵阳模式”。

申请分支机构负责人、经营范围等事项变更登记,需要跑几次?拿到新的营业执照需要多长时间?老百姓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邵阳区域行政负责人石蓉亲身体验了一把,全程只跑一次,业务办理只花了20分钟。

湖南鑫财运输有限公司创办者杨鑫在一次性递交了材料后的第二天就领到《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许可证(大件货物)》及《道路运输证》,忍不住感慨:“在运输企业许可办理上,外地的同行都夸邵阳办证快,这次自己也真真切切地感受了一回!”

改制企业退休员工曾女士回想起自己办理退休手续时的情景,仍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以前听朋友说办退休手续,要跑养老、医疗、公积金好几个窗口,重复提交材料,时间长、手续繁琐。这次我只去了一个窗口,提交材料后不到10分钟就办完了,真方便!”

……

在数字政务建设结出丰硕成果的同时,更多的数字化场景正逐渐渗透到百姓工作生活的角角落落。

“以前抄表员要挨家挨户上门,很不方便。现在打开水表,用了多少水,要交多少钱,一目了然。”“超市出售的食品,在上架前要将信息录入系统,如果食品保质期到了但还没卖完,系统就会对商家发出预警。”“以前出来买药要带医保卡,现在用手机刷一下就可以使用医保卡买药了。”

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小到衣食住行,大至管理决策,数字技术正稳稳地托起民生幸福。

期待更多数字“智囊团”引航

城市的智能化水平是城市发展水平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虽然邵阳的“数字基底”在不断夯实,城市大脑在不断升级,但仍需要更多“智囊团”的引航。

紧扣延链强链目标,邵阳市与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签约,通过导入北大创新资源、建设北创营邵阳基地,推动科技创新和数字产业创新;大力支持邵虹基板玻璃项目技术攻关,推进全国电子玻璃产业华南基地建设;加快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邵阳区域分中心建设,着力提升邵阳市制造产业尤其是轻工产业的数字化水平;落实“宝庆人才”行动计划,组建新型高端数字技术人才智库,鼓励支持企业通过“研发在外地,生产在邵阳”飞地模式等柔性引进数字技术人才。

“随着数据量的爆炸性增长和分析技术的进步,培养一批掌握经济管理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大数据思维和扎实数据科学基础、系统掌握大数据管理技术与方法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至关重要。”邵阳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朱小勇称,围绕更好支撑国家和地方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际需要,今年,邵阳学院成功开设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通过对接行业企业需求,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破解数字技术人才培养乏力的困境。

立足邵阳实际,如何进一步激发数字动能?朱小勇表示,要鼓励传统产业通过引入数字技术进行升级改造,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支持中小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资金援助;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合作,形成完整的数字经济生态;促进不同行业之间的跨界合作,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还要建立会商调度机制,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定期评估数字邵阳建设的进展和效果,以便及时调整策略。

|记者:易蓝 通讯员 吕巍伟

|一审:蒋玲慧

|二审:袁进田

|三审:刘成群

编辑:刘陪陪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