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芙蓉国评论
芙蓉国评论 | 医学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在邵落地半年,成效几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信不少人遇到过这样的情况:看同一种病,换一家医院又得重新检查,甚至其他毫不相干的器官也要“陪检”,费用一路高涨,身心疲惫不堪……

为遏制“一病多查”现象,有效减轻患者负担,今年1月,邵阳市在省内率先创建市(州)级医学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平台,在全市范围内推进医学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这意味着,患者在市内跨院就医时,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

半年过去了,这项在邵阳落地的民生工程成效几何?为患者带来了哪些便利?7月中旬,记者跟随患者及家属走进医院,一探究竟。

跨院就医无须重复检查,结果可互认!

“医生告诉我,在县里做的这些检查不需要重做了。CT、核磁共振……各种检查费减少了七百多元!”半个月前,家住邵阳县塘渡口镇的张千(化名)因头晕伴乏力,就诊于邵阳县某医院,经检查确诊为左侧硬膜下血肿,遂转诊至邵阳市中心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让张千没想到的是,这次他被告知,在当地医院做过的部分检查,不需要再重新做了。

“在医生开检查检验申请单时,只要患者有接入平台的其他医院的历史检查检验项目,系统就会有显示窗口,供医生查阅并选择是否互认。”说着,邵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蒋开源在电脑上输入检查项目名称,患者之前在其他医院所做的检查情况随即详细列出,点击“影像阅片”即可查看原始影像资料。

医生在电脑上查看患者影像资料

邵阳日报通讯员 孟天笑 摄

“可以选择‘互认’直接引用结果,也可以选择‘不互认’,但必须选择或注明不互认原因,以便留存备查。”蒋开源说,以前部分患者会带着片子来,而现在通过平台可以直接看到完整的检查影像,更加清晰和方便。

蒋开源使用的平台,便是邵阳市依托医疗健康数据平台创新建成的医学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平台。该平台通过接入全市所有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实现医疗机构检查图像数据、诊断结论以及检验数据等自动采集、动态更新、互通共享。

“检查结果可以互认,太省心了!”在邵阳市中心医院骨科门诊处,70岁的王先生连连称赞。家住洞口县文昌街道的他,带着几天前在当地医院的检查报告前来就诊。医生在平台上详细评估了老人之前的检查报告,又结合其身体情况开具了部分检查项目,以便进一步确诊治疗。“如果所有检查都要重新做,又要多花钱,又要排长队,对我们老年人来说,真是辛苦又耗时。”王先生说。

目前,我市20家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已接入互认平台,实现了市县两级综合医院及中医医院跨层级、跨机构共享互认。同时,还在积极探索将共享互认向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拓展延伸。

少花钱与治好病能否兼得?平台有保障!

在邵阳市中心医院数据中心,这里一头连接着医院所有电脑系统的终端,一头连着医院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平台。每天,上千份患者检查检验报告从这里下载进入医院各个科室,又从这里汇总上传至市级平台,继而进入其他医院。

患者自助查询打印检查报告

邵阳日报记者唐颖

这些检查检验结果跨院共享的实现,离不开我市信息化建设的同步推进。互认前期,我市积极搭建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平台,对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并建立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体系,从而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信息平台预存、系统推送、调阅提醒、共享互认和监督管理。

全程参与了邵阳市医学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平台建设工作的邵阳市中心医院信息管理部部长易海涛介绍,平台设计之初,除考虑功能设计和全市数据汇聚的技术压力外,还重点关注了基层医院部署便利性、临床医生使用体验等末端问题。一方面,对全市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的院HIS门诊医师工作站、住院医师工作站进行了改造;另一方面,采用了推荐互认主动提醒、无客户端部署、数据预加载等技术手段,为平台的良好运行打通“最后一公里”。

项目运行期间,湖南省出台最新的检查互认管理规范,针对最新要求的199项推荐互认项目进行了数据清洗和整理,进一步规范了互认行为的数据基础和互认标准。

随着医生对该平台逐步熟悉,不同医院间的检查检验互认率逐步提高,患者也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检查。不过,“医检互认”虽好,也有一些患者表达了自己的担心:“少花检查的钱,到底能不能把病治好?如果根据前一个医院的检查结果,医生误诊怎么办?”

对此,有医生解释,他们在进行互认时会首先判断结果是否达到标准或超过有效时限,并不是对所有检查检验结果都认可。在实际操作中,如需开具互认时限内的重复检查项目,系统会跳出弹窗,填写“不认可理由”后,方可进行该项检查项目的开单。

截至5月底,邵阳市医学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平台已汇总全市494.4万项检验结果、97.96万份检查结果及72.44万份医学影像,覆盖日常诊疗人群85%以上;临床医生调用外院检验检查服务达4万人次,且处于逐步增长状态;存在推荐互认情况的检查(不含检验)1.59万次,实际互认的1.32万次,综合互认率约83.2%,为人民群众节约医疗服务费用约250万元。

互认互通仍需进一步畅通,堵点在哪里?

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从2006年首次提出,到今年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已走过18年。一段时间以来,邵阳市积极探索经验、创新机制,虽然有20家医疗机构开展了检查检验结果互通共享,但仍有部分医疗卫生机构对检查检验结果“不敢认、不能认、不愿认”,与群众的期待有着不小差距。

从“互认”的发展历程来看,制约“互认”进度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

同质化程度不够,“不敢认”。不同医疗机构的检测技术和质量,可能都不一样,存在诊疗风险。还有检查检验项目的标准,也会有差别。比如一张血常规化验单,报告的显示格式、检验项目的名称编码、数据的参考值,都会各不相同。

患者病情变化快,“不能认”。有些病情变化较快,可能直接影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如果不谨慎,可能会误诊、漏诊。虽然医检互认的本质是简化诊疗过程,但是,是否需要进行互认,还是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经济利益掣肘,“不愿认”。随着国家取消药品加成、控制药占比,检查检验逐步取代药品成为医院的重要收入来源。一些医院从“以药养医”变成“以检养医”,依靠各项检查检验增加收入,缺少推进医检互认的内在动力,致使结果互认卡在“最后一公里”。

此外,由于我国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建设还处于大力推进阶段,目前不具备完全对应的法律法规对其实施进行保护和促进,因此,部分医生倾向于多次检验,以降低诊疗风险。

打破“梗阻”建起互认“通路”,专家来献计

医检互认之路还很长,要让不同区域、不同医院间医学检查检验结果“能认、愿认、敢认”,还需要冲破一些障碍。打通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梗阻”,需要更多配套政策支持,形成改革合力。

建立医疗质量控制体系,解决“不敢认”的问题。邵阳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朱鹏程认为,加强质量把控,优化升级系统,是结果互认的基础。建议成立邵阳市区域影像诊断中心,为全市的会诊及质量控制提供保障。同时,制定《医疗机构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质控指标》,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实行同质化、规范化、标准化质量控制。

建立互认利益补偿机制,解决“不愿认”的问题。邵阳县人民医院院长唐德军认为,建立补偿机制,纳入指标考核,是结果互认的保障。建议出台医检互认医保激励管理办法,从DIP付费、医保基金预算总额等方面予以激励,解决医疗机构因结果互认收入降低的“后顾之忧”。

推动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深化医改的重要内容。邵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何育新表示,要充分调动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开展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积极性,形成长期有效的运行机制,完善相关政策体系和保障,也要加大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的社会宣传力度,保障与患者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知情同意权,让医检互认红利惠及千家万户。

“下一步,我市将持续拓展医学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平台的应用广度和深度,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不断提高互认率,让群众少跑腿、多省钱。同时严格质控,确保检查检验结果达标,坚持问题导向,完善长效机制,切实增强群众就医获得感。”何育新表示,“未来,我们也期待打造出可推广的邵阳经验,最终形成一个能供全省乃至全国参考、借鉴的平台。”


|记者:唐颖

|一审:蒋玲慧

|二审:袁进田

|三审:刘成群

编辑:刘陪陪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