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芙蓉国评论
芙蓉国评论 | “就业季”,高校毕业生如何突围?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邵阳日报·云邵阳客户端 记者 黄云 易蓝 实习生 唐雍晴 唐锦添

每逢毕业季,就业都是热门话题。“去哪个单位?月薪多少?有五险一金吗?工作稳定吗?”面对亲戚长辈们的“夺命连环问”,不少刚毕业的年轻人直言压力很大。

邵阳学院夏季校园供需见面会现场

数据显示,今年我市各高校共有应届毕业生近14000人。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当下,他们该何去何从?又该如何在残酷的招聘市场中突出重围,捕获心动的offer(录用通知)?

找到目标再出发 一举捕获心动的offer

“毕业生数量庞大,就业竞争激烈,一份优秀的简历往往能成为求职者进入心仪企业的敲门砖。”市就业服务中心就业服务部部长彭绍峰介绍,为帮助本地高校毕业生提高简历制作水平,市人社部门联合学校,邀请了资深职业指导师对毕业生简历进行一对一诊断,并开设简历制作课和面试课,助力毕业生“好就业、就好业”。

“简历和求职信如同求职者的仪态和打扮,给面试官留下第一印象。”邵阳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蒋笑梅分享了自己的求职经历。在毕业之前,蒋笑梅已经有了明确的职业规划——寻找一份与教育行业相关的工作。凭借精心准备的简历,蒋笑梅成功获得了一所中专学校班主任的面试机会,但她最终没有入职,而是选择通过专升本考试继续提升自己的学历和能力。

不同于蒋笑梅,同属邵阳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李浩(化名)更倾向于毕业后进入企业工作,目前,他已成功应聘上我市一家大型工业企业。“我选择的是偏技术类型的机电专业,我的就业期望就是去一家专业对口的企业工作。”李浩说,为了弥补初高中阶段没有把重心放在学习上的遗憾,他一进入大学就认真钻研专业知识,注重实操,练就了一身好本领。

邵阳学院汉语言专业2024届毕业生刘玉(化名)在大三的时候就尝试过考公,虽全心全意备考,却因发挥不好导致落榜。师范专业的刘玉早已通过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有着充足的家教经验,专业课成绩也一直保持前列。在找工作的过程,她一直“主动出击”,无论是邵阳本地举办的招聘会,还是在网上看到的外地招聘信息,只要有合适的,她都会立马去面试,几个月下来,收到了不少单位和公司的录用通知。

目前,刘玉在一家私立高中担任语文老师,每天过着起早贪黑的生活。虽然已经找到工作,刘玉的脚步并没有停止。

困惑,是不少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共同感受。很多人在找工作时还不知道究竟想做什么,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也有人对工作的性质、地点、行业等问题过于挑剔,甚至好高骛远、自视甚高、盲目自信,以至于错过许多就业机会。

离开学校,进入社会,应届毕业生李勇涛(化名)显得有些不知所措。“之前跟着同学跑宣讲会、海投简历,也面试了好几家企业,但大部分是泥牛入海。”李勇涛坦言,看到身边的同学找好了工作,心里也着急,但目前还没想好到底从事什么行业,接下来会好好思考,找到目标再出发。

就业是双向选择 彼此适合才是硬道理

就业的过程,是双向选择的过程。然而,在现实中,劳动力市场结构性供需失衡状况频现,这也就导致“就业难”与“招工难”两难并存,“有活没人干”与“有人没活干”共生。

“相较于管理人员和研发人员,我们现在更需要的是稳定的一线生产工人。”邵阳经开区一企业负责人表示,企业长期处于招工阶段,也尝试过在毕业季去高校招聘,但他们清楚地知道,大学生不会满足于流水线上的工作,即使进入了公司,也不会待得长久。

对于我市一些新能源企业来说,邵阳本土高校实际上并没有相关行业的人才输送。尽管邵阳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开设了新能源相关专业,但目前学生还处于大一阶段,并未流向市场,招聘企业只能将目光转向外地高校毕业生。而像维克液压、湘中制药这样的企业,他们更需要的是与新质生产力密切关联的硕士及以上的高学历研发人才,本地毕业生难以适配。

“我的工作经历仅仅只有高中毕业后,每年暑假去做的暑假工,这些都与我现在的专业没有任何联系。”今年以来,邵阳职业技术学院24届服装专业毕业生伍金珠一直处在就业焦虑中。她倾向于服装设计助理、打版学徒、采购员这样的岗位,但网站上大部分都是招销售、工厂小时工、客服,这让她仍在就业市场中徘徊。

面对就业难的现象,伍金珠给出了自己的想法和理解,随着整体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本科毕业生不再是稀缺资源,更不用说专科院校的学生,“学历贬值”已成为普遍现象。与此同时,就业岗位逐渐饱和,就业竞争也日益激烈。尽管求职道路迷茫且坎坷,但伍金珠依旧保持积极的态度,希望慢慢可以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在政策加持下,更新就业观念转“危”为机

近日,湖南省人事厅出台《做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工作的若干措施》,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其中“招聘向高校毕业生倾斜”“招聘过程中未落实编制内工作的毕业生毕业三年内享受应届毕业生就业福利”等政策一定程度上充当了毕业生的“安慰剂”。

“应届毕业生‘慢就业’或者短期内‘不就业’已经变得寻常,一方面是普遍家庭经济条件转好,没有太大经济压力,另一方面,社会转型磨合的复杂化让人的主体性、个体化需求日益彰显。”彭绍峰表示,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解决不能粗暴强硬推动,社会吸纳人才需要时间,毕业生适应社会也需要时间。

搭好“供需”双方桥梁,将高校请到企业,让企业走进高校是消除招聘就业市场信息差的有效途径。2024年,我市人社部门加强与各高校在学生就业创业服务方面的联络互动,共推共建大学生就业服务驿站,通过驿站智能匹配系统提供精准个性化服务,从而提升求职匹配成功率。今年以来,大学生就业服务驿站已成功组织3场就业指导专家讲座,服务高校毕业生2000余人。驿站直播带岗、玩转就业服务周等活动,也为毕业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求职体验。此外,我市人社部门联合邵阳经开区,组织200余名学生进园区入企业实地参观体验,推动高校学生与园区企业的互动互选。截至5月30日,我市高校应届毕业生平均去向落实率超50%。

“花有花期,时有时运。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无处不在,就业路上短暂的迷茫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大学生要了解自己的优势,清楚自己的定位,不能过分强调高薪资和好待遇,更不能盲从。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环境、工作能力以及社会背景确定自己的就业方向,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树立起新的就业观。同时,我们也鼓励支持毕业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自主创业。”邵阳学院大学生就业与指导课程老师周鹏说。

编辑:蒋玲慧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