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党代会】“以人民为中心”的生动实践——五年来全市社会民生事业发展综述
邵阳日报记者 袁光宇 实习生 何爽
“民生连民心,枝叶总关情。”五年多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作为努力方向,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各个事关民生福祉的项目从‘规划图’变成“施工图”再变成“实景图”,一个个“幸福生活来敲门”的动人故事,在邵阳大地上广为传颂。
就业更广泛了
“我们是会同县一个建筑工地,急需5名泥工,请问有人吗?”
“我们是邵阳经开区的一家公司,长期需要大量青工,欢迎前来现场考察。”
“我们是某对外劳务公司,需要招聘一批具有杂交水稻制种经验的壮年农民前往非洲担任指导杂交水稻制种工作,工期两年。”
……
9月8日清晨,打开家中电脑,绥宁县李熙桥镇李熙村妇联主席、农村劳务经纪人赵艳忙乎开来。
2017年,绥宁首创农村劳务经纪人制度,探索出一条“政府+劳务公司+劳务经纪人+劳动力”的“四位一体”农村就业帮扶新模式。当年,该县严把政治素养关、业务素质关、群众公认关,在全县选聘了229名品德好、能力强、口碑佳的农村劳务经纪人,基本上实现每个村(居)都有一名年富力强的劳务经纪人,时年33岁的赵艳,就是那时开始当上“就业媒婆”的。
4年多来,赵艳一方面接受绥宁县人社局的统一领导,有条不紊地将贫困劳动力输送到合适岗位;另一方面建立自己的劳动就业中介网络平台,面向全国介绍就业。截至今年8月底,赵艳共介绍就业426人次。而她所在的绥宁县农村劳务经纪人团队,仅针对脱贫人口,便提供县内招聘岗位4256个、县外招聘岗位32000余个。因为成效显著,农村劳务经纪人制度登上中央一套《新闻联播》,并入选全国人社部门精准扶贫典型案例征集终选案例。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我市就业政策有高度、力度和温度,截至2018年底,全市第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99.90万人,比2013年末增加18.60万人,增长22.88%;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累计达到45.1万人,“劳有所得”4个字的含金量越来越高。
看病更方便了
在城步苗族自治县儒林镇杨家将村十里树片区一带,老百姓素有一个传统:喜欢在屋前屋后大量栽种黄连。
“为什么?因为以前城步交通不便、缺医少药,老百姓喜欢栽种黄连,是方便用黄连给家人治病。”该县民俗研究爱好者杨平介绍。
弹指一挥间,换了人间。如今,十里树片区一带的群众建房很少有人再规划栽培黄连了,取而代之的是规划种植鲜花绿草。
“现在我们家家户户通了水泥公路,村医务室的条件比以前的乡镇卫生院还好,谁还专门去靠苦得要命的黄连治病?”杨家将村党支部书记王运忠表示。
也是从2017年开始,在充分总结武冈经验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握紧拳头办大事”,在全市全面开展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工作。
截至目前,全市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行政村卫生室3176个。紧接着,自2019年以来,我市总计投入资金3389万元,完成了45个乡镇卫生院总面积73600平方米的修缮项目,全市185个乡镇卫生院达到省级考核评估标准。
在夯实基层基础的同时,我市加强特色医疗建设:市中医医院被列为省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全市累计建有中医类医院21家,排名全省第二,其中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是全省唯一一家市级三甲中西医结合医院,正大邵阳骨伤科医院的孙氏正骨术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和中医骨伤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
2020年,我市援鄂医疗队以高尚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技赢得了全国同行尊重,其中我市医务工作者在方舱医院辅导患者练习八段锦的事迹通过媒体的报道享誉全国。
“目前,以市直综合性医院为龙头、县级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为主力、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民营医院和社会办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四级卫生服务网络已在我市基本形成,我市综合医疗实力雄踞全省第三。”市卫健委一名相关负责人说。
教育更均衡了
今年52岁的朱锦芳是资江学校名师之一,曾先后数十次奔赴新邵、洞口、邵阳县等地偏远学校送教。2020年,她更是不顾自己年岁渐高积极前往隆回县周旺铺镇中心小学支教,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播撒到乡村学校。因为在国家教育均衡发展方面作出杰出贡献,今年她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在我市教坛,像朱锦芳这样从市区前往贫困农村支教的优秀教师已经成千上万。与此同时,针对择校和大班额这两个老大难问题,全市累计投资54.66亿元,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7316个,实现了超大班额清零;与此同时,各地加快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实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推进中小学招生信息公开,全面取消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政策,平均每年有5万名进城务工随迁子女享受到与城里孩子同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截至目前,我市12个县市区均通过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评估验收,全面消除了中小学D级危房,全市国民教育总体规模居湘中、湘西南第一,省示范性高中数量位居全省第二。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保障更有力了
今年35岁的阿松(化名)来自我市西部某县偏远农村。2015年,29岁的他不幸患上鼻癌。经过手术,已经熬过“五年生存期”的他新上班没几天,又不幸发生交通事故,造成右腿踝关节粉碎性骨折。
“这一回,我怕是再也挺不过去了!”阿松想。
不料,一切出乎他意外,除了交警依法判定对方需负80%事故责任外,家乡的有关干部告诉他:他们已经协调阿松所在的单位负责其余20%事故责任并给他发放工伤工资;家乡民政部门将通过“一事一议”等渠道为他落实相关惠民政策。
五年来,以城乡低保、城乡特困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为基础的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已在我市全面建立,救助范围不断扩大,供养和补助标准持续提高,其中城市低保标准由1999年制度建立初期的每人每月80元提高到目前的570元,增长6倍;农村低保标准由2006年制度建立初期的每人每年720元提高到目前的4380元,增长5倍。城乡特困供养标准分别由1999年时的每人每年1248元、500元提高到目前的8892元、5694元,分别增长6倍、10倍。